国斗用什么颜色的灯?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明确“国斗”的概念。所谓“国斗”是相对于“洋斗”而言的,但究竟是“国内选手用国内的灯”还是“国外选手用国外的灯”并不确定,因为中外斗士所使用的灯具并不相同(虽然国内的一些灯具有些类似),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我国台湾省的斗士使用的就是日本式的灯具;而韩国使用的则是日本式或大陆式的灯具。不过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一些网站和论坛出现了“国斗”的说法并逐渐被多数人认可,因此以“国斗”来形容我国的灯手使用国产的灯具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从历史渊源上来看的话,“国斗”似乎更应该特指民国时期中国的斗士使用国产灯具的斗蟋活动。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外国斗蟋活动已经开始传入中国,并有了一定数量的中国斗士(大多数人都熟知的大师徐俊,就是其中之一),同时由于当时中国的国力衰微,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于是有人在探索发展军事实业的道路,而在众多的军备中,武器和弹药占到了很大的比例。与此同时,由于当时的上海等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电影等新兴产物,因此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海的某些人把目光投到了斗蟋上,希望从中找到休闲娱乐的方式并刺激经济的发展,于是各种有关斗蟋的组织纷纷建立起来,这些组织大多都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并且定期举行比赛或者邀请外地组织参赛,以此增进交流、促进发展。在这些组织中影响力较大的包括上海黄浦江棋社(简称“黄社”)、上海静安寺棋社以及天津南开学校棋社。
其中黄社是由华人创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棋类社团,于1928年10月7日在上海成立,成员多达五六十人,其举办的斗蟋比赛经常是“观斗者众,挤满了整个楼座”。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斗蟋活动在民国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 笔者倾向于认为“国斗”是指民国时期的斗蟋活动,它所反映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的话,灯的选择确实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斗蟋活动的成败。 首先要选择光度强、照射范围广的高压钠灯,因其发出的黄色光线较为柔和不易刺激蟋蟀的视觉器官导致其失控乱斗。 其次要考虑到斗室的大小和形状,以便合理地放置和利用灯光。 因为昆虫的视力本来就很弱,它们需要靠近物体才能发现它的存在,从而进行趋光性飞行。如果灯光的位置设计不合理的话,那么飞进来的昆虫很有可能绕开目标而飞向旁边的墙或其他物品,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丧失了机会(特别是对于职业斗士来说,每一场竞技都至关重要,容不得有任何闪失)。 最后,要设置遮光布防止外部的光线直接射入斗室影响胜负。可以在房间的窗户上挂上窗帘或是直接在窗上贴反光纸来达到这个目的。不过在使用高压钠灯的情况下这种措施作用不是很大,因为灯光的光线一般是向四周发散的,而不像白炽灯泡那样有聚光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