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耳斑是什么意思?
1、耳毛 很多宠物主人不知道,其实猫咪是有耳朵的“头发”,也就是耳毛。和体毛一样,耳毛也是有颜色和形状的,有些猫咪的耳根会有很长的绒毛,就是耳毛啦,有些品种的猫咪(例如英短),耳帽是比较厚的,里面的耳毛也会比较茂密。不过也有例外,例如无毛猫就没有耳毛。 虽然耳毛看起来像毛发,但其实它与毛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首先在结构上,耳毛是中空的管子;其次功能上也不同,尽管有的猫咪的耳毛会随季节变化而更替,但是它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用来保持嗅觉的灵敏性(比如辨认主人和食物的味道),也不是用来御寒的。 当然,耳毛的作用也不完全是摆设,一些耳道内的杂物需要它来清扫。
2、耳垢 由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又称耳屎。部分猫咪的耳屎在空气中干燥后呈颗粒状或薄片状,但多数猫咪的耳屎并不干燥,而是较为松散地附着于鼓膜上,当脑袋摇晃时能移动位置。
由于猫咪的耳道与呼吸道相连,所以耳屎中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以外,还含有铁、锌等金属元素以及细菌。对猫咪来说,清理耳屎不仅很重要而且必要。 要注意的是,即使猫猫经常自己清理自己的耳道,我们也不宜直接用手指抠挖。如果因为操作不当引起感染,那就麻烦了!正确的方法是用棉签轻轻深入耳道,尽可能多地沾出耳屎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3、耳菌病 我第一次见到有人把耳屎、耳道卫生问题和疾病混为一谈。耳道感染和耳菌病可是两码事儿。 所谓耳道感染,一般是由真菌、螨虫或其他病原体引发的炎症反应。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主人手上沾染了病原,再抚摸小猫的脸部和耳朵)。 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耳朵感染甚至会伤害听力。 但一般来说,只要注意保持猫咪耳道的清洁、干爽,不让耳道积水,同时避免直接用手给猫清理耳朵(特别是幼猫),就可以有效预防耳道感染。 而耳菌病则是指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巴氏杆菌属和大肠杆菌属等,其中以葡萄球菌属引起的较常见。
得了耳菌病的猫咪会出现频繁摇头,用前爪搔抓耳朵,并将头部偏侧,用力张口呼气,发出“呼呼”声,严重时整个头部的动作都会受到影响,甚至瘫痪。 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红霉素等)、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及配合涂抹消炎的药物(如红霉素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