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补能改名字吗?
可以,但是要符合当地的政策规定。 以黑龙江省为例,根据《黑龙江省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黑财〔2014〕751号)第二十九条规定, 因农户变更姓名、户口迁移等原因导致享受补贴的农户名称与粮农实际不统一的,应及时更改相关信息,重新核定或调整补贴面积和补贴标准。 如果您的粮补发放账户信息有误,需要更正,应当由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委会同意后报乡镇政府审核,审核无误后报县级主管部门审批。
另外,有些地方为了便于管理,对当年新承包土地的农民,实行“以人定地”的办法,也就是把原来属于别人的土地分给该人耕种,并按耕地面积每年发给相应的补贴;如果是往年自己荒废的土地今年再耕种的,则按复垦面积给予适当补偿。但不论怎样,这些“新增人口”所得到的补贴都是有限的,而且要在完成当年农业税的缴纳后才能领取。
国家发放粮食直补的本意,是为鼓励农民种粮,是专门针对耕种农民的直补,随着农村的发展,一些农民外出打工,他们的土地由别人耕种但粮补没转给种他家粮田的人,导致种地的人拿不到直补,撂荒地能享受直补。这样让真正种地的人心里十分不满,农民对粮食直补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人地不一致”和“撂荒地能享受直补”两个方面,他们认为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也浪费了国家的财政开支,更不利于保护实际种粮者的利益,挫伤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为更好实现惠农政策的本意,真正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代表建议调整粮食补贴办法,实行“谁种粮、补给谁”,让种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粮食直补,即粮食种植面积补贴,是中央用于稳定粮食生产,恢复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保持和提高我区粮食自给水平,对区内粮食产区按实际种植面积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支持粮食生产的专项补贴资金。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粮食直补资金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
粮食直补的具体补贴标准和补贴面积实行按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执行,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具体兑付到户的实际种植面积、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由设区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并在本级行政区域内保持政策和操作方法的统一。
粮食直补是中央为鼓励农民种粮而直补给耕种粮食的农民的一种惠农政策,它以农户实际种植粮食面积为补贴依据。因此,不能改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