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犬可以在中国养殖吗?
下司犬也叫矮脚狗、瑶狗,其实很多农村里都有矮脚狗,但那都不是纯种的下司犬。下司犬原产地在贵州省镇远县境内的下司镇。该犬毛色以黑、红、麻为主,头部较小,额宽,眼小下陷,耳小下垂,四肢粗短、紧凑结实,其性格凶猛,善战,嗅觉灵敏,行动快捷,跑跳力强,善于游泳,是中国著名水猎犬。现在镇远县下司镇下司犬养殖业逐步发展,下司犬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效益逐年增加。目前,下司镇有6个村291户1040人养殖下司犬4000余只,年出栏8000只。
在很多农村,人们为了防治糟害都选择了养狗看庄稼和农作物,但没有几个地方像镇远县下司镇一样,专门选择养殖下司犬来防治糟害,因为下司犬有其他犬类所不及的优秀之处,一是养殖成本低、易饲养、生长速度快;二是下司犬有其他犬类所无法比拟的水猎技能,除了防治糟害外,还能在农田、池塘、河道等水域进行摸鱼、逮鳖,能有效地增加养殖收入;三是能出售犬只和出售犬肉(下司犬肉可制作著名下司狗肉),该犬肉鲜嫩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御寒强身功效,深受市场青睐,犬肉售价为每千克80至100元,犬只售价为每只200至5000元。
下司犬属于中小型犬。体高小于35厘米,体重4至30千克左右,体长应大于身高10厘米为佳。身体结实紧凑。
头:头较小,枕骨突出,额较宽。吻部短并逐渐变细,其长短为头部长度的三分之一,与头顶约成45度角。口吻既不明显下悬也不明显过短,唇较紧且黑色。唇口线与上水平线大约成60度角,唇口开合正常。
眼:眼小而呈杏仁形状,深棕色,眼眶为黑色。
耳:耳根较低,大小与眼同宽。耳部毛短而密,耳长为眼、鼻、嘴三者长度之和。
颈和肩:短而结实。从嘴部到肩部的距离为体长的三分之一。颈部短,肩结实,胸部深。背部短而宽。
躯干:身体短而结实,背短,腰部有力而略拱,尾根粗壮。
腿和足:粗壮短小,紧凑结实,既不能过弯也不能过直。足小而坚硬,酷似兔子足。
毛:毛分长毛、短毛两种类型,长毛犬毛短有波纹,短毛犬毛短无波纹,毛色有黑、棕、麻。头、吻、耳内壁毛色可以稍淡,尾上毛色可以稍淡或与身体毛色相同。
性情:性情机智、灵活、活跃,警觉性好,容易与人相处。
在贵州,特别是镇远,当地苗、侗同胞都习惯于喂养狗。当地有个下司镇,所出产的狗体格不大,肉质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祛寒补虚、滋阴凉血、收敛失血、生肌补血、消肿解毒等医疗作用,可治疗神经官能症、贫血、妇女月痨、风湿症和关节酸痛,对年老体弱和大病初愈者有良好的食疗作用,人们称该特产狗为下司狗。
下司狗毛色有黑、棕、麻红数种,头、吻、耳内壁毛色可以稍淡,尾毛可以稍淡或与身体毛色相同,嘴为黄色。下司狗体长40至80厘米,毛短有波纹。它生长在沅江、舞阳河沿岸及清水江流域,这里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石林密布,河道狭窄,弯多流急,水量丰润,气候温和而湿润,雨量充沛,十分适合下司狗繁殖和生长。
贵州是夜郎王国的故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唐蒙、司马相如南下夜郎国时,在当地饮食中有“黄铜之食,必祭白狗”的记述。可见两千多年前夜郎国就有食狗的习俗,距今食狗的历史有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