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长蜱虫怎么办?
蜱虫多在户外环境中生存,寄生在动物或者人类皮肤上。若是真菌感染的,可涂抹抗真菌的药膏或者药水治疗;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者百多邦等治疗;若是蜱虫叮咬引起过敏,可以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艾洛松等治疗。
被虫叮咬后需立即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叮咬处,直到疼痛缓解或者叮咬部位出现红斑消失后为止。若是头部被叮咬,禁止用手直接触碰,因为蜱虫会钻入头皮里,而且尾牵附于毛囊中,不容易取出。需把头皮毛发的长度剪短,用酒精或者石蜡局部涂抹,然后使用医用镊子进行拔除。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可能诱发过敏反应,需要检查并涂抹抗组织胺的药膏治疗或口服抗组织胺药物。
另外,预防被蜱虫叮咬,外出时要穿遮盖脚趾的鞋袜,最好不要穿浅色的衣服,皮肤外露的部位要涂抹驱蚊药或者花露水,尽量不要在草丛或者树荫下逗留,尤其是傍晚时分。若发现身上的皮肤有红肿现象,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检查。
如何预防蜱虫病
1、预防蜱虫叮咬,应避免在蜱类孳生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并做好防范;清理稻草、玉米秸秆等杂草时,应做好防护(戴手套、帽子、围罩衣、戴着口罩),清洗虫体时,避免使其粉尘扬起,避免虫体附着于皮肤。
2、对疑似蜱虫感染的患者,如蜱叮咬处的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红肿,有痒感或出现水泡,应及时就诊,以便尽早明确诊断。
3、蜱病一般预后良好,如若不及时诊治,有发展为坏疽的危险。
病蜱虫幼虫潜伏期平均为10~21天,短者5天,长者可达一个月。急性感染的患者在疫区和接触传染性物质以后,2~7天出现病情症状。初期高热,体温高达39~40℃,伴剧烈的头痛、全身不适;接着在颈部、胸腹部、腰背部及四肢等处出现红色皮疹或丘疹。绝大多数患者于发病的同时或1~3天后,又在耳后乳突、肋沟、颌下部和颈上部出现水肿性红斑,且边缘整齐,中间潮红,形似“桃结”,但一般不痒。很多患者常以皮疹为主,无需特殊处理,主要给予对症处理。
在草地与树木稀疏的环境,应加以留意,并加以防范,以防蜱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