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遛狗呀是什么意思?
“带狗出去遛一圈”这句话里面的“遛”字,其实是个通假字;这个“溜”字本应该写作“霤”(见《现代汉语词典》)。“溜”有“逃跑”“泄漏”“流”的意思。 “溜”作“跑”解时,古书里说“马走日步”,也就是一天之中,白天行走了六次,傍晚休息一次。由此引申出“光着身子跑”(如“溜光身无人影”)和“迅速地走”(如“溜达儿打转”)。 而在“带狗出去遛一圈”这句话里,“溜”字就应该是“熘”的通假字了。“熘”的本义是“烹饪方法”,这里表示“带狗出去转一圈后再回来”,也就是说,“蹓跶”就是一出去一回来的意思,跟现在常说的“散步”一词的意思最接近。
我猜测,这个“熘”字可能是由“溜”字讹变而来,因为古代没有印刷术,很多文字都是口口相传,很有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错传、误传的现象并由此产生错别字。而“溜”字的字形与“熘”很像,“熘”字下部是“勺”而不是“田”,由此产生“熘”通“溜”的错误读音并流传至今。 不过,虽然现在的普通话字典把“熘”写成“溜”字,并认为二者意义相同,但是我在网上搜到了“熘”的一个异体字,这个字显示“熘”应读liù,说明它的音调跟“秀”一样。而且,我在一本民国时候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熘”字。我认为“溜”字并不准确,“熘”才是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