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雪地松鼠是什么?
雪狐(学名:F. nivalis)是松鼠科狐狸属的一种野生啮齿类动物,因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的雪山地区而得名[1]。虽然名字里有个“狐”字,但雪狐并不是狐狸,而是与松鼠同属于啮齿目松鼠科的一个物种[2][3]。 由于雪狐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只能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高寒地区生存,目前已经在我国分布的雪狐多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周边海拔相对较低的甘肃、青海等地 [4]。
形态特征 成年雪狐体形比家鼠要大一些,平均体重大约在650克左右,雄性略大于雌性;身体细长,头型狭长,耳廓窄小,耳尖稍圆,眼睛大而亮,鼻部裸露部分少,呈黑色;腿较短,后肢力量较强,行动敏捷,善于攀爬和高处跳跃。 尾巴又粗又长,接近体长的二分之一,并且没有冬毛,四季均为灰白色,故可在寒冷的天气帮助保持体温。 背部、胸部及腹部等裸皮部位均覆有顺滑的绒毛,而四肢的外侧以及尾部则被蓬松柔软的灰色长毛覆盖。
冬季的皮毛颜色会变得更深一些,看上去呈棕褐色,而春季和夏季的毛色则是浅棕色或栗棕色,个别会有淡黄色的毛发,在阳光的照射下,全身都会呈现出明亮的金属光泽。 除了背部、胸部的绒毛及四肢外侧的长毛外,头顶和脸颊部位的毛发很短,露出粉红色的皮肤。
生活环境 雪狐是一种适应性很强、不依赖冰川和永久冻土带的寒温带兽类,能够生存于各种生境中,只要气候适宜,都有其存在的证据[5]。 尽管雪狐的爪子很锋利,也可以爬树,但是多数情况下只能沿着雪坡下滑,不能像家鼠那样自如地跳跃和攀爬,因此对其栖息地的选择较广,除了寒冷地区的苔原带,从针叶林到混交林区甚至灌木丛,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繁殖习性 雪狐是一种繁殖率很高的哺乳动物,雌雄异型,每年产仔1-2次,每次产仔3-8只,幼崽出生时全身无色透明,约半个小时后才能睁开眼睛,出生后第4天便开始四处爬动并学会觅食,1个月以后开始跳跃,2个月后就能完全独立生活。 雪狐的寿命约为5年,但在野外,大部分都活不到这个岁数,尤其是春天出生的幼崽,由于面临食物短缺和御寒能力弱的问题,存活率很低。
饮食偏好 雪狐是杂食性动物,不挑食,但偏爱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如昆虫、蠕虫、小型鸟类、蜥蜴、蛇、鼠类等,也会吃浆果、蜂蜜、松子等一些植物性物质。
当找不到富含营养的食物时,它们可以忍受数周乃至数月不吃东西,在此期间,新陈代谢速度会明显下降,体重下降,身体各项生理指标都会回到低水平状态,但当食物充足时,它们能很快恢复过来,能量和体重增加,新陈代谢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寒冷的环境下,雪狐可以储存大量脂肪,以应对不良天气和缺乏食物的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