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小型观赏鱼能混养?

尚书瑞尚书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但每每有人问起,还是要答一下,毕竟不是人人能把一缸鱼混养好,也不是人人有精力把一缸鱼混养好(比如我)…… 先说结论:对于“新手”来说,最好只混养两种小鱼。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尝试多种鱼儿一起混养。 但无论哪种情况,在挑选和引入新鱼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防翻车:

1、挑选体质强壮的个体。通过观察,选择体型健硕,游动活泼,体表光滑,没有明显伤病的个体。

2、挑选性格温和的个体。无论是混养还是单养,想要让鱼儿保持较好的状态,必须保证其性格较为温顺,不会因为抢食物、抢地盘而与其他鱼儿大打出手。

3、挑选体形相近的个体。不同品种的鱼,即使同属于一个科属,由于生活习性略有差异,也会有明显的体形区别,这种体形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后期混养时,某一个体感觉“不适应”,从而出现孤僻、胆小甚至病态的现象。最好选择与要混养的鱼儿体形接近的个体。

4、挑选性别一致的个体。雌雄异型鱼在形态上往往也有较大区别,如果是公母混养,可以选择将公鱼先单独养一段时间,再放进去;如果已经买到手的是成对儿鱼,那就需要仔细观察,判断出它们的性别,再进行投喂和引种。 以上几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就拿判断性别这件事儿来说吧!有时候并不是看外观就能分辨出来的,比如孔雀鱼的公母很难通过外表来区分,就需要仔细查看鱼鳍,看看是否完整,以及肛门部位是否凹陷或凸出。有些品种的鱼儿,公母外形几乎一样,就只能看臀鳍末端的形状了——公的臀鳍末端突出,像三角板似的;母的鱼尾端则呈圆形。

当然,最可靠、最快捷的方法应该是看一下它们的生殖器,公的生殖器又细又长,如线一般;母的生殖器又短又宽,类似棒状。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在围绕“如何不翻车”展开,那么,如果已经发生了翻车现象该如何应对呢?这就要提到我们养水育鱼的终极目的——建立一个新的生态体系。

只要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有进有出,鱼儿自然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逐步占据生态位,形成新的动态平衡。所以,当我们遇到翻车事件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地调整,也许会有意外收获哦!

涂书瑶涂书瑶优质答主

小型观赏鱼混养有以下几组:

第1组水熊猫或者孔雀、珍珠等小型鱼与一些小型的四、五菱科鱼混养,如:红白百万,绯红百万,红绿灯,宝莲灯,小绿灯,黑缨灯,小红钩等等。

第2组:可以饲养一些体色鲜艳的小型慈鲷,可以与小型的斗鱼混养,如:五彩虎皮、金头豹皮等一些虎皮类慈鲷和巧克力慈鲷,宝石红鹦鹉等一些红色系的慈鲷同黄蓝斗鱼、红绿斗鱼、霓虹斗、黑裙等斗鱼科鱼类混养。

第3组:水熊猫、孔雀、五菱之类的鱼比较喜欢弱酸性的水质而虎皮和其他类似虎皮的慈鲷喜欢弱碱性的水质,这两种水质是互相对立的,所以大家也可以选择混养。饲养时,可以使用比较大的水族箱在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小型观赏鱼混养要注意的事项:

(1) 每组的混养鱼在同等的体长时下才能混养,如孔雀鱼3cm长的和3cm的五菱科才能混养,其他以此类推。若是孔雀或者水熊猫等体型生长比较大的鱼,它们长到5cm以上最好和其他鱼分缸饲养,因为它们会在长到这个阶段后开始攻击别人的。

(2) 大部分的慈鲷是不适合混养的,除了上述介绍的几个种类,像大头、老虎到成鱼后都是凶猛无比,不要轻易尝试。

(3) 因为是混养,在饲喂的时候,不要一次性投喂太多,以免体形较小的鱼吃不饱,而大的鱼又暴饮暴食,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小鱼们的正常生长。最好多次少投喂,以免喂食不当引起鱼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