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小型热带淡水鱼可以混养?

梅冰含梅冰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目前混养的品种,有泰国斗鱼(两种颜色)、红绿灯、孔雀鱼(四种颜色)、宝莲灯、虎皮猫(两种颜色)、蓝曼龙、玛丽鱼(三种颜色)等。其中有些是同科的,有些不是,但是都是小型热带鱼,食性也相近。平时都混的挺好,很少看到它们打架。不过偶尔也会出现打斗现象,一般都是公的追打的母的,或者一条鱼追打的另一条鱼。这时只要把“战败”的那条捞出来单独饲养即可恢复“和平”。对于新买的幼鱼,最好先单独饲养几天,观察是否合群。

另外,我还有几种不同生活习性的鱼一起混养,比如:黑壳虾(附身于水草上,或躲在石头后面)、异齿鱼(大部分时间潜伏在沙层里)、迷你鹦鹉鱼(喜欢躲在水草中)等等。这些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平时一般不会发生争斗。

当然,我也有失败的经历。曾经将两条刚满月的曼龙鱼一起放入鱼缸内,结果第二天就看见其中一条鱼已经奄奄一息了!赶紧捞出来检查。原来是因为新环境不适合,两条鱼都出现了应激反应(如乱窜、上浮、侧卧等),并且同时吃了水中的有害细菌(也许是其他鱼的粪便),导致其中一条鱼身体虚弱,最后被感染死亡。

所以,我认为小鱼之间能不能混养,主要考虑三点:

1.食性是否接近;

2.生活习性是否相近(特别是新购买的品种,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是否合群,有无攻击性行为);

3.大小是否相似(体型过大,会迫使其他鱼处于被动防卫状态,容易引起打斗;而太小的鱼容易被大鱼吞吃)。

题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鱼缸的鱼进行混养。

林逸辉林逸辉优质答主

要放养混养鱼类,一般池中要留出一定的水体面积。如放养1厘米~2厘米的浮游动物食性斑螯南龟,最好保持水深50厘米以上。此外,放养的混养鱼类的食性应与主养龟的食性有显著区别,如植食性和肉食性龟混养时,两者基本上不需要为食物进行争夺,而两种植食性龟混池,由于食物来源发生矛盾,容易引起相互争斗,甚至残杀。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作混养的龟类。

山瑞 雌性体长20厘米~35厘米,体重500克~1000克至100千克以上,大头,四肢短粗,掌与趾均具长钩爪。龟腹甲为土褐色和棕黄色,背面隆起而平滑,甲壳为深褐色,具金属光泽,背甲每块盾片中央呈暗黑色,周围呈棕黄色晕轮。头较肥大,眼间距宽而内陷,两侧有黑纹。颌部有细齿,头部棕褐色,头、颈可伸长近身长的1/3。山瑞食性很广,是肉食性动物,主要吃田螺、蚯蚓及各种昆虫、水生昆虫、螺、鱼、虾、落地谷物、腐肉和动物尸体等。

食性与一般龟类有明显的区别,与金钱龟也不完全相一致。食量非常大,可吃相当于本身重量5 %~8%的食物,吃食凶猛。性情凶狠,常残杀同类和其他龟类,尤其喜捕杀比它小的龟。山瑞有冬眠习性,一般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才进入冬眠,当水温回升并比较稳定在5℃以上时才结束冬眠。

乌龟 别名水龟,乌龟的背部呈褐色、黑棕色或黑黄色,腹部为淡褐色或黑色,背甲扁平,呈长椭圆形,前面稍窄而后部比较宽,在背甲前后缘呈锯齿状,在背甲的两侧有四对侧甲与腹甲相连接,腹甲为淡黄色或淡褐色,前后两端也很狭窄,并与颈、头和腿足相衔接。背甲与腹甲由两侧的韧带相连接,头、颈和四肢均可以收入甲内。颈伸长时可达龟体长度的1/2,头部侧扁,顶部灰黑色,两侧与项部为浅棕色,有深色斑纹,上、下颌无齿而有发达的角质缘。

乌龟是杂食性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吃鱼、虾、螺、畜禽内脏,也吃蔬菜、面包等。乌龟行动迟钝,温顺无害。喜栖息于河边、池塘、水渠等池底污泥多的淡水静水或比较缓慢的流水处。乌龟一般在傍晚到黎明先后从泥中钻出来,陆续上岸活动觅食。乌龟在池底挖穴栖息,穴呈U字形,上口很小,仅够身体出入,洞穴长度为体长的2倍多。乌龟对低温(>10℃)的适应能力较强,常在比较小的水域内生活。

紫水龟 别名麝香龟、麝龟、麝香盒龟、水盒龟,是中小型龟类,背甲棕褐色,呈长圆饼状,中央具3条隆起的脊棱。腹甲比较小,棕褐色,分成前、后两部,可与背甲的前、后缘紧闭,仅有头、尾和四肢露在外面。尾壳骨特别短,股外侧皮肤常呈灰褐色。头部和颈部的皮肤上有着不规则的深色斑纹,头、颈可伸长,并可完全缩入甲内。

紫水龟喜静,喜栖于池底,主要以动物尸体和有机碎屑为食。此外,也吃水生昆虫、甲壳类、蚌类、蠕虫、水生植物和谷物等。常于夜间活动、觅食。紫水龟在池底泥土表面挖10厘米深的栖息洞,长40厘米左右,洞口小,仅能容其头伸缩。紫水龟在人工条件下,生长速度相当快,一般每年可长1厘米~3厘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