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古代什么名字?

牛诗萱牛诗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埃及文明中,猫的地位非常高 早在公元前16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宠物猫”的绘画出现了。 在当时的墓穴里,经常出现这样描绘的场景:主人抱着猫咪,在和它温柔地说话;主人在给猫咪梳理毛发、一起睡觉;有的猫咪甚至还被主人抱在怀里喂奶…… 可见,当时的猫不仅仅被视为“宠物”,更被赋予了“家庭成员”的身份。

而要想成为 “家庭一员”,拥有漂亮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令人感到舒服的气质,和人类相处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再可爱的猫猫可能也会被嫌弃。 而那些性格好的猫,就会被赋予“圣兽”的称号,象征爱与和平~

不过呢,虽然所有的猫猫都是“圣兽”,但并非所有“圣兽”都那么讨人喜欢。 例如这只生活在公元前1350多年前的猫,就因凶狠的形象而被誉为“恶猫”。 这只猫之所以长得这么凶悍,是因为它在脸上咬下了人类给它戴上首饰后留下的痕迹。 因为这一“恶行”,它还被禁止进入任何神庙。

后来到了罗马帝国时期,人们开始把猫视为“女神”的象征,并因为猫喜欢在阳光下打盹,将猫与“睡眠”和“春天”联想在一起。 于是,在西方文化中,猫逐渐成为了“女性”“温柔”“浪漫”的代名词。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猫咪”(kitty)这个简称来代指女孩儿;而各种“猫咪”食物(如蛋糕、冰激凌),也深受女性和儿童的喜爱。

在古亚述(现在叙利亚北部)的一块石刻上,刻着这样一幅画面:一个人正要把一块肉放进嘴里,然而他的身旁却出现了一只有着迷人蓝眼睛的猫,显然这猫对这块肉感兴趣! 所以,从历史来看,蓝眼睛的波斯猫可以说是现今所有宠物的“祖宗”——因为它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皇家宠物,而当时的猫大部分都是蓝眼睛。

连环连环优质答主

古代的猫字有好几个。猫,是形声兼会意字,从糸(mì)从苗,会捕鼠之兽,本义为猫。猫在商周时期就已经被人类驯养,商代甲骨中已经出现猫字,西周金文、篆文中均有猫字。

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出现,形声兼会意字,从豸(zhì)从里,本义为野猫,即性情凶狠的猫。在秦汉以前,古代的“猫”字和古代的“狸”字是分开的。(《辞海》中猫字条记载,猫字又名狸奴。)

狸奴

最早在秦汉时期出现,专指家猫。魏晋南北朝时,猫称“狸奴”,在文学作品中较常出现。晋代潘岳有《射狸赋》,唐代李贺有《南山田中行》,其中“前村猛虎兼河鱼,居民畏君兼畏虎。君不见野老畏人时聚人,木梢户,怪鸱啄肉饥乌群”。描写当时猫捉鼠和居民养猫的情景。

猫儿

南北朝时的《宋书》中有猫儿的记载。《宋书·灵帝纪》:“初,帝生数日,猫来啮手指。或说太后可去猫兽。太后信之,悉收捕其猫。”

猫,俗字称猫儿,北朝时又名鞠(音鞠),多用于民间。唐代陆龟蒙在《茶具十咏(茶笋)》中写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吾友陆君为余买小园于虞山之南。明年正月,遂往卜居。园南有小池,可三亩,有木数十章。有书千卷,外加竹榻一。余因作诗述其事……”

其他

另外还有“苗”字,唐宋时用于民间。陆龟蒙《猫》诗:“已能感觉轻纤物,何必频呼特振威。常把扒毛当饭吃,被人唆过又慵归”。李郢《酬友孤云寺看牡丹》诗:“落尽春红人未扫,遮残斜日燕衔泥”,均指猫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