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靠什么名字?
在《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曾提到一个经典的实验:给一只小狗取名“泰迪”(Teddy),然后观察这只小狗的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当有人叫“泰迪”时,小狗会抬头、会看向声音的方向并往那里走,而若叫“泰……迪……”时,小狗则完全没有反应。 也就是说,通过简单的命名动作,研究人员就成功地在狗狗的心里建立了两道信息屏障。第一级屏障是“泰迪”这个名字和声音的关联;第二级屏障是这个名字和主人之间的联系。 有了这两层心理门槛,以后当主人呼叫“泰迪”时,小狗就会自动跳到主人的面前。 这其实也反映在了人类社会里——当我们称呼一个人为“张三”“李四”的时候,其实是把这个人与这个名称绑定了起来。一旦有人喊这个名称,被叫到的人便会下意识找到发出信号的那个人。这看起来好像只是简单的一个步骤,但实际上它是人类社会运作的重要一环。 比如说,在班级里,老师会让小红和小明站起来回答问题,因为小红和小明的名字已被他们的座位编码所取代了。又或者是公司里,领导让小明和小红去办一件事,就是因为除了姓名之外,他们的工号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再或者朋友间,你叫“李三”,你的朋友都叫你“小李”,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称谓。虽然这种称谓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但在心理上,你已经和李三这个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当然,这种心理现象并不局限在人类身上。在《动物世界》里,有对黑猩猩用名字进行标识的记录。 研究者给黑猩猩起名为“吉姆”,而当实验者将香蕉放入“吉姆”的容器中时,其他黑猩猩都表现出了欲吃的状态。随后,实验者让另一只黑猩起名字叫做“汤姆”,同样将它喜欢的食物放进“汤姆”的盘子中,这时,“詹姆斯”出现了并且吃掉了实验者放置的食物。 于是,名字这一行为就在动物和人类之间普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