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有白点怎么回事?
这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名为白水病或白点病等。 病原体为嗜水气单细胞藻(Microcystis),属于细菌中的真菌界。由于该菌能利用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又被称为淡水蓝细菌。
白点的形态和颜色因种类而异,一般由针尖至米粒大小不等,呈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有一黑色核,外观上类似于海水鱼所患的白化病。在疾病的潜伏期,由于虫体数量较少且颜色浅淡,因而不易被察觉;在疾病发作期,虫体数量大量繁殖,颜色逐步变为茶褐色或黑褐色。
感染该病的鱼类体表可见许多小白点,大多分布在皮肤及鳍条基部附近。随着病情的发展,小白点逐渐融合,形成白色结节状斑块,严重的病鱼全身布满白色结节,甚至连眼球表面也有覆盖。 除了影响观赏价值外,这些白点其实是水母样寄生虫的幼虫阶段——纤毛虫。这种寄生虫以水生植物为食,当它入侵鱼体后并不会大量地在体内繁殖,而是通过不断分裂来增加数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只有在条件不适宜时才会进入休眠状态。
虽然对鱼类没有致命危害,但是会使其体表组织受到破坏,出现发炎症状,并且可能诱发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当水体中含有足够多的饵料生物时,可以人工喂食给鱼,投喂的量以20分钟内吃完为宜。如果投喂量过大,容易诱发肠道炎或其他病症发生。
另外,还可以采用换水后加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将含有药物的溶液浸泡在水族箱中,浓度一般为5ppm左右(高温季节可提高浓度到10ppm),每日早晚各浸泡一次,每次半小时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